“有警记得叫我” 是他留给同事最后一句话
“有警记得叫我” 是他留给同事最后一句话
“有警记得叫我” 是他留给同事最后一句话“甘伯伯(bóbó)再也来不了(bùliǎo)了”——护学岗上的哽咽对话,道不尽对那位永远守在黎明前警员的思念。
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滨江派出所(pàichūsuǒ)警员(jǐngyuán)甘立才(右一)和同事在处置一起纠纷警情。(警方供图)
6月6日傍晚,海南省海口琼山五小校门口(xiàoménkǒu),孩子们(men)的一句追问,让民警(mínjǐng)许林茂红了眼眶。那个总在上下学时(shí)段守护在校门口、牵着孩子们过马路的“甘伯伯”甘立才,生命已永远定格在5月27日9时38分。
这位坚守岗位30年(nián)的老“公安”,在(zài)处置完最后(hòu)一起警情后,因突发疾病倒在派出所备勤室,带着对岗位的眷恋和未完成的牵挂,永远离开了他守护的街巷与人群。
那个总说“慢(màn)一点”的温柔声音,那个雨天弯腰背孩子(háizi)过(guò)马路的身影,那个警服永远被汗水浸透的“老黄牛”,如今化作护学岗上一抹永不褪色的守望,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。
他的一句“有警叫我”成了(le)永别
甘立才生于1972年8月15日,琼山区旧州(jiùzhōu)镇人(zhènrén),1992年参军,1995年退役后投身(tóushēn)公安事业,先后工作于云龙、文庄、云露、滨江等基层派出所,30年如一日扎根一线。作为所内公认的(de)“老黄牛”,他将青春与热血悉数奉献给街巷里的家长里短、夜幕下的警情奔赴(bēnfù)。
“才哥,你(nǐ)脸色太差了,请假吧。”
“不用,马上就下班了(le),有警记得叫我。”
警长吴淑孙告诉记者(jìzhě),5月27日凌晨4时许,甘立才左手捂着胸口,右手紧抓着高低床的立柱。没想到(méixiǎngdào),这竟是他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句(yījù)话。
吴淑孙说,共事(gòngshì)8年,甘立才(cái)虽是组里年纪最大的组员,但是从未(cóngwèi)见他请假、早退,即使身体不适也从未跟同事(tóngshì)讲过自己的困难。见劝说无果,吴淑孙准备起身去喊同事将甘立才“强行”送至医院,谁知甘立才下一秒便在自己面前倒下。
“才哥,才哥!醒醒!”吴淑孙的呼喊划破备勤室的沉寂。他(tā)颤抖着为甘立才做心肺复苏。同事许林茂等人闻声加入,双手不停按压。120赶到时,众人已(yǐ)满头大汗。两小时抢救(qiǎngjiù),无数声“才哥”的呼唤,终究没能留住那个(nàgè)总说“有警叫我”的身影。
那个总说“我没事”的老大哥(lǎodàgē),最终没等到(děngdào)下班的铃声,也没等到下一个警情的召唤。
立柱上似乎还留(liú)着他的体温,而那句“有警叫我”,成了刻在(zài)战友们心底的痛。
他是(shì)护学岗上的“甘伯伯”
与吴淑孙同样悲痛的,还有(háiyǒu)甘立才的“铁搭档”许林茂。提起事发前的场景,他鼻尖酸涩:“才哥发病前,我们刚(gāng)一起处理了两起警情,一起是噪音扰民,一起是电动车电池被盗。”许林茂声音(shēngyīn)哽咽,“每次出警总有各种状况,但只要有他在,我心里就觉得(juéde)踏实。”
5月27日凌晨3时,警铃骤响。刚调解完邻里纠纷的甘立才与许林茂立即调转车头奔赴(bēnfù)噪音扰民现场。临街烧烤店(shāokǎodiàn)的喧闹声中,甘立才耐心劝说:“后面是老小区,老人睡眠浅,大家互相体谅。”这句(zhèjù)朴实的话语,让现场逐渐(zhújiàn)平息。
尚未休整(xiūzhěng),又接到电动车被盗警情。勘查现场、对(duì)接办案队……当忙完第12起警情,已是凌晨4点。许林茂眼眶泛红:“5年间,这样的夜对才哥是常态。他总说‘群众事无小事(wúxiǎoshì)’,调解时的耐心和技巧(jìqiǎo),我永远学不完。”
除了昼夜出警,护学岗(hùxuégǎng)是甘立才和战友们(men)另一块“责任田”。因派出所与琼山五小仅一墙之隔,他们将“护学岗”从校门口延伸到所内,化身孩子们的(de)(de)“专属守护者”。暴雨淹没街道时,他撑着伞在积水处背孩子过马路;晚高峰道路(dàolù)拥堵,派出所值班室就亮起暖黄的灯,成了孩子们等待家长的温馨港湾(gǎngwān)。他的目光始终追着横冲直撞的身影,一手稳稳扶住踉跄的孩子,一手轻轻拉住嬉闹的孩子的衣角,那句“慢一点,别跑”的温柔叮嘱,成了校门口最温暖的声音(shēngyīn)。
甘立才的双手,托起过无数生命的希望。记者亲历的2024年7月19日深夜救援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当天22时许(shíxǔ),一通紧急求助划破夜幕:博桂路城中村内,一对(yīduì)夫妻突发疾病,家中(jiāzhōng)一名11岁(suì)女孩无助呼救。
狭窄巷道无法通车,甘立才与许林茂弃车狂奔,穿过蜿蜒小路冲上5楼。在医护人员确认阿丽(化名)的父亲需紧急送医后,他们立刻(lìkè)加入抬担架(dānjià)队伍。老旧楼梯间转角逼仄,每一步都小心翼翼(xiǎoxīnyìyì)。甘立才咬牙(yǎoyá)将担架高高抬起,待前端队友站稳,再缓慢倾斜、精准转向,汗珠顺着下巴不断(bùduàn)滴落,浸透的警服紧贴后背。
当阿丽的父亲被送上救护车后,甘立才顾不上喘息,又返回楼上安抚受惊的母女。直到社区工作人员赶到,他(tā)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。返程途中,他攥(zuàn)着手机笑出了声:“医生说人救回来(jiùhuílái)了!”
从“父子兵”到“接力棒(jiēlìbàng)”
吴淑孙回忆起与甘立才(cái)的闲聊(xiánliáo),那句“退休后想好好休息,陪陪家人,让孩子接好‘为民服务’的接力棒”还萦绕在耳畔(ěrpàn)。没想到,这竟成了他对退休生活的遗憾。
5月30日,当记者见到甘立才(cái)的儿子小甘时(xiǎogānshí),恍惚间仿佛看到了(le)曾经采访过的甘立才——同样儒雅的谈吐、同样温和的眼神,深度交谈中感受到,一脉相承的不仅是形态,更是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。
受父亲耳濡目染(ěrrúmùrǎn),小甘对公安工作(gōngzuò)满怀热忱。2018年(nián),他(tā)以优异成绩(yōuyìchéngjì)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,2023年如愿加入文昌市公安局刑侦大队。从警路上,父子二人因工作性质特殊,聚少离多。读大三那年,小甘在滨江派出所的实习经历,让他真正走进了父亲的世界,读懂了那份坚守背后的艰辛。
实习期间,小甘跟随父亲处理过(guò)各类繁杂警情。其中,一场农民工讨薪事件令他记忆犹新。大雨倾盆的(de)夜晚,20多名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,情绪激动地(dì)堵住工厂(gōngchǎng)大门。报警的工厂老板也满腹委屈,称自己未收到工程款,无力支付工人工资。
甘立才凭借丰富经验,在赶往现场途中便联系好劳动监察大队、司法所等部门。抵达(dǐdá)现场后(hòu),他耐心倾听工人们倾诉苦衷。原来,他们经老乡介绍来此务工,因信任未签合同,临近(línjìn)年关,不仅拿不到工钱,连返乡路费都(dōu)没了着落。
“大家别着急,外面雨大,咱们进厂里慢慢谈(tán)。”甘立才温和的话语,如同一剂镇静剂。在(zài)他的组织下,当事双方心平气和地(dì)沟通(gōutōng)协商,最终达成一致:工厂老板分期支付全部欠款,确保腊月廿八前让工人们拿到辛苦钱。
回所路上,小甘好奇地问父亲:“为什么工人们这么信任您和叔叔们?”甘立才笑着说:“因为信任是靠(kào)日积月累的(de)真心换来的。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,让他们感受到被(bèi)重视,问题自然就解决了。”
如今,小甘已(xiǎogānyǐ)成长为(wèi)一名优秀的民警。父亲的教诲,他(tā)始终铭记于心,并践行于每一次出警、每一个案件中。然而,时间却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。父亲出事时,他正抽调(chōudiào)办理专案,满心以为还有时间,却没想到连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。
泪水在小甘眼眶里打转,但他很快振作起来:“我会握紧这根‘为民服务’的(de)接力棒,在父亲热爱的公安事业上(shàng)继续前行。”(连蒙)
“甘伯伯(bóbó)再也来不了(bùliǎo)了”——护学岗上的哽咽对话,道不尽对那位永远守在黎明前警员的思念。
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滨江派出所(pàichūsuǒ)警员(jǐngyuán)甘立才(右一)和同事在处置一起纠纷警情。(警方供图)
6月6日傍晚,海南省海口琼山五小校门口(xiàoménkǒu),孩子们(men)的一句追问,让民警(mínjǐng)许林茂红了眼眶。那个总在上下学时(shí)段守护在校门口、牵着孩子们过马路的“甘伯伯”甘立才,生命已永远定格在5月27日9时38分。
这位坚守岗位30年(nián)的老“公安”,在(zài)处置完最后(hòu)一起警情后,因突发疾病倒在派出所备勤室,带着对岗位的眷恋和未完成的牵挂,永远离开了他守护的街巷与人群。
那个总说“慢(màn)一点”的温柔声音,那个雨天弯腰背孩子(háizi)过(guò)马路的身影,那个警服永远被汗水浸透的“老黄牛”,如今化作护学岗上一抹永不褪色的守望,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。
他的一句“有警叫我”成了(le)永别
甘立才生于1972年8月15日,琼山区旧州(jiùzhōu)镇人(zhènrén),1992年参军,1995年退役后投身(tóushēn)公安事业,先后工作于云龙、文庄、云露、滨江等基层派出所,30年如一日扎根一线。作为所内公认的(de)“老黄牛”,他将青春与热血悉数奉献给街巷里的家长里短、夜幕下的警情奔赴(bēnfù)。
“才哥,你(nǐ)脸色太差了,请假吧。”
“不用,马上就下班了(le),有警记得叫我。”
警长吴淑孙告诉记者(jìzhě),5月27日凌晨4时许,甘立才左手捂着胸口,右手紧抓着高低床的立柱。没想到(méixiǎngdào),这竟是他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句(yījù)话。
吴淑孙说,共事(gòngshì)8年,甘立才(cái)虽是组里年纪最大的组员,但是从未(cóngwèi)见他请假、早退,即使身体不适也从未跟同事(tóngshì)讲过自己的困难。见劝说无果,吴淑孙准备起身去喊同事将甘立才“强行”送至医院,谁知甘立才下一秒便在自己面前倒下。
“才哥,才哥!醒醒!”吴淑孙的呼喊划破备勤室的沉寂。他(tā)颤抖着为甘立才做心肺复苏。同事许林茂等人闻声加入,双手不停按压。120赶到时,众人已(yǐ)满头大汗。两小时抢救(qiǎngjiù),无数声“才哥”的呼唤,终究没能留住那个(nàgè)总说“有警叫我”的身影。
那个总说“我没事”的老大哥(lǎodàgē),最终没等到(děngdào)下班的铃声,也没等到下一个警情的召唤。
立柱上似乎还留(liú)着他的体温,而那句“有警叫我”,成了刻在(zài)战友们心底的痛。
他是(shì)护学岗上的“甘伯伯”
与吴淑孙同样悲痛的,还有(háiyǒu)甘立才的“铁搭档”许林茂。提起事发前的场景,他鼻尖酸涩:“才哥发病前,我们刚(gāng)一起处理了两起警情,一起是噪音扰民,一起是电动车电池被盗。”许林茂声音(shēngyīn)哽咽,“每次出警总有各种状况,但只要有他在,我心里就觉得(juéde)踏实。”
5月27日凌晨3时,警铃骤响。刚调解完邻里纠纷的甘立才与许林茂立即调转车头奔赴(bēnfù)噪音扰民现场。临街烧烤店(shāokǎodiàn)的喧闹声中,甘立才耐心劝说:“后面是老小区,老人睡眠浅,大家互相体谅。”这句(zhèjù)朴实的话语,让现场逐渐(zhújiàn)平息。
尚未休整(xiūzhěng),又接到电动车被盗警情。勘查现场、对(duì)接办案队……当忙完第12起警情,已是凌晨4点。许林茂眼眶泛红:“5年间,这样的夜对才哥是常态。他总说‘群众事无小事(wúxiǎoshì)’,调解时的耐心和技巧(jìqiǎo),我永远学不完。”
除了昼夜出警,护学岗(hùxuégǎng)是甘立才和战友们(men)另一块“责任田”。因派出所与琼山五小仅一墙之隔,他们将“护学岗”从校门口延伸到所内,化身孩子们的(de)(de)“专属守护者”。暴雨淹没街道时,他撑着伞在积水处背孩子过马路;晚高峰道路(dàolù)拥堵,派出所值班室就亮起暖黄的灯,成了孩子们等待家长的温馨港湾(gǎngwān)。他的目光始终追着横冲直撞的身影,一手稳稳扶住踉跄的孩子,一手轻轻拉住嬉闹的孩子的衣角,那句“慢一点,别跑”的温柔叮嘱,成了校门口最温暖的声音(shēngyīn)。
甘立才的双手,托起过无数生命的希望。记者亲历的2024年7月19日深夜救援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当天22时许(shíxǔ),一通紧急求助划破夜幕:博桂路城中村内,一对(yīduì)夫妻突发疾病,家中(jiāzhōng)一名11岁(suì)女孩无助呼救。
狭窄巷道无法通车,甘立才与许林茂弃车狂奔,穿过蜿蜒小路冲上5楼。在医护人员确认阿丽(化名)的父亲需紧急送医后,他们立刻(lìkè)加入抬担架(dānjià)队伍。老旧楼梯间转角逼仄,每一步都小心翼翼(xiǎoxīnyìyì)。甘立才咬牙(yǎoyá)将担架高高抬起,待前端队友站稳,再缓慢倾斜、精准转向,汗珠顺着下巴不断(bùduàn)滴落,浸透的警服紧贴后背。
当阿丽的父亲被送上救护车后,甘立才顾不上喘息,又返回楼上安抚受惊的母女。直到社区工作人员赶到,他(tā)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。返程途中,他攥(zuàn)着手机笑出了声:“医生说人救回来(jiùhuílái)了!”
从“父子兵”到“接力棒(jiēlìbàng)”
吴淑孙回忆起与甘立才(cái)的闲聊(xiánliáo),那句“退休后想好好休息,陪陪家人,让孩子接好‘为民服务’的接力棒”还萦绕在耳畔(ěrpàn)。没想到,这竟成了他对退休生活的遗憾。
5月30日,当记者见到甘立才(cái)的儿子小甘时(xiǎogānshí),恍惚间仿佛看到了(le)曾经采访过的甘立才——同样儒雅的谈吐、同样温和的眼神,深度交谈中感受到,一脉相承的不仅是形态,更是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。
受父亲耳濡目染(ěrrúmùrǎn),小甘对公安工作(gōngzuò)满怀热忱。2018年(nián),他(tā)以优异成绩(yōuyìchéngjì)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,2023年如愿加入文昌市公安局刑侦大队。从警路上,父子二人因工作性质特殊,聚少离多。读大三那年,小甘在滨江派出所的实习经历,让他真正走进了父亲的世界,读懂了那份坚守背后的艰辛。
实习期间,小甘跟随父亲处理过(guò)各类繁杂警情。其中,一场农民工讨薪事件令他记忆犹新。大雨倾盆的(de)夜晚,20多名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,情绪激动地(dì)堵住工厂(gōngchǎng)大门。报警的工厂老板也满腹委屈,称自己未收到工程款,无力支付工人工资。
甘立才凭借丰富经验,在赶往现场途中便联系好劳动监察大队、司法所等部门。抵达(dǐdá)现场后(hòu),他耐心倾听工人们倾诉苦衷。原来,他们经老乡介绍来此务工,因信任未签合同,临近(línjìn)年关,不仅拿不到工钱,连返乡路费都(dōu)没了着落。
“大家别着急,外面雨大,咱们进厂里慢慢谈(tán)。”甘立才温和的话语,如同一剂镇静剂。在(zài)他的组织下,当事双方心平气和地(dì)沟通(gōutōng)协商,最终达成一致:工厂老板分期支付全部欠款,确保腊月廿八前让工人们拿到辛苦钱。
回所路上,小甘好奇地问父亲:“为什么工人们这么信任您和叔叔们?”甘立才笑着说:“因为信任是靠(kào)日积月累的(de)真心换来的。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,让他们感受到被(bèi)重视,问题自然就解决了。”
如今,小甘已(xiǎogānyǐ)成长为(wèi)一名优秀的民警。父亲的教诲,他(tā)始终铭记于心,并践行于每一次出警、每一个案件中。然而,时间却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。父亲出事时,他正抽调(chōudiào)办理专案,满心以为还有时间,却没想到连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。
泪水在小甘眼眶里打转,但他很快振作起来:“我会握紧这根‘为民服务’的(de)接力棒,在父亲热爱的公安事业上(shàng)继续前行。”(连蒙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